石景山区残联十年·蝶变——自强与助残系列故事(四)
编者按:今年,是中央党的群团工作会议召开十周年。为全面展现石景山区残疾人事业十年改革发展成就,石景山区残联特别策划“弘扬自强与助残精神 凝聚团结奋进力量”十年蝶变——自强与助残故事征集活动,通过讲述平凡人的不平凡故事,生动展现新时代残疾人自强不息的精神风貌和全社会扶残助残的文明风尚。值此,石景山区残联推出自强与助残系列故事,让榜样之光照亮成长之路。今天,让我们走近特教教师赵星,聆听她如何用十余年的爱与坚守,成为“来自星星的孩子”的“引路人”。
特教教师(四)丨赵星:用爱守护“星星”的孩子
在石景山区八角路社区的楼群里,有一处特别的院落——小飞象训练发展中心。这里生活着一群特殊的孩子,他们有着与普通孩子无异的外貌,可是却很难与人沟通,沉浸在自己的世界里,甚至连基本的自理都无法独立完成。他们,是被称为“来自星星的孩子”的孤独症儿童。十多年前,这里还只是几间略显陈旧的平房,如今,这片天地已成为这群“星星的孩子”成长的乐园。这一切的改变,都离不开一个名字:赵星。

十多年前的赵星还只是一名普通的康复教师。一个平常的工作日,一位年轻母亲带着她不到3岁的孩子“乐宝”前来咨询。例行建档工作结束后,这位母亲含着泪水轻声问道:“老师,他还能叫我妈妈吗?是不是就这样了?是不是永远都不能叫我妈妈了?”那双充满无助却又饱含期待的眼睛,深深触动了赵星的心灵。那一刻,她暗下决心,一定要帮助这些特殊的孩子和他们的家庭,拉起星儿的手,陪他们一步一步走过人生中最重要的阶段,和他们的家庭共同努力创造属于他们自己的多彩绚丽人生。
十多年来,赵星带领团队陪伴着这群“来自星星的孩子”共同成长。在不懈努力下,“小飞象”的服务范围从单一的儿童康复,逐步扩展到家庭支持、社区融合等全方位服务,构建起完整的康复体系。后来,赵星又创办了星缘社工事务所,充分发挥事务所的力量,相继开展了“守望幸福”孤独症社会融合服务、“拥抱梦想,自由飞翔”公益服务等主题志愿活动。十多年来,累计为残疾人、残疾人亲属及家庭开展专业化、个性化服务1000余次,服务20000余人次。赵星带领团队用一次次关怀、一声声问候、一步步奔走,迎来了一个个残疾人及其家庭的笑脸,真正践行了用实际行动关爱残疾儿童、服务社会的初心。
十多年如一日的坚守,让赵星从一个普通教师成长为全国劳动模范、全国五一巾帼标兵。但最让她骄傲的,是那些曾经连“妈妈”都不会叫的孩子,如今能甜甜地喊她“赵妈妈”。十多年的光阴,足以让幼苗长成大树,而赵星依然在这里,继续书写着关于爱与坚持的故事。(石景山区残联)
